寶玉三歲時,感染了小兒麻痺,所以童年的大半時光幾乎就在自卑中度過,後來結婚成家,以為幸福的日子即將開展,但沒想到幾年後卻遭逢嚴重的家暴,讓她生不如死。那一段生命的黑暗期,最後在鄰居報警舉發下,由法院判決離婚,於是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開始辛苦地重建人生。

走進生命的花園-何寶玉3.jpg 

     大學主修社工的寶玉因為殘障的關係,小時候受到很多嘲弄,婚後又遭遇家暴。人生一路跌跌撞撞,可是她終究沒有就此投降。在生命的歷程中,她從被扶持學會扶持別人,而這為她的人生創造了美好的良性循環。 
 

您的瀏覽器可能無法支援顯示此圖片。 走進生命的花園-何寶玉6.jpg
     老農夫樂活村這個弱勢家園,是由社會福利團體發起的「守護工程」。它是一個跨越血親的農業大家庭,主要是為守護弱勢與大地而建立的一座有機休閒農場。它讓需要幫助的家庭或個人相互合作來營運農場,大家不僅自力更生,更重要的是可以自我實現,並實踐分享的理念。這個理念吸引了社福經驗豐富的寶玉,使她決定加入這個大家庭,一起打造這座弱勢族群的共生家園。 

走進生命的花園-何寶玉5.jpg 

     從老農夫樂活村的窗子望出去,瓜藤處處,綠意盎然。這就像從家暴陰影中走出來的寶玉心情的寫照。走過人生低潮後,現在的寶玉認養老人、固定捐款、做義工、每個月探訪更生人,自己雖不富裕,但只要能力許可,她就盡力而為。寶玉說重要的是自己用什麼態度面對人生。 


走進生命的花園-何寶玉2.jpg 

      圖左的羅素如老師是協助個案自足的公益家園「老農夫樂活村」的靈魂人物之一。她長年關心弱勢族群的生活自立與尊嚴,以及他們回饋社會的能力;同時她也很關心寶玉這樣身心障礙又婚婚姻受創的人。羅老師對寶玉能勇敢面對人生,又願意付出關愛的生活態度,倍加推崇。

     寶玉和老農夫樂活村的村民們在村長和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的帶領下,凝聚眾人的力量,提供實用物資,贈送給附近的弱勢家庭,為鄉民注入心靈活水。樂活村這一群本來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村民,不僅自助,還能助人。
 
走進生命的花園-何寶玉1.jpg 

     雖然腳不方便,卻一點也沒有影響寶玉的行動能力。因為工作的需要,她學會了開車,往返於不同縣市的社會福利單位,擔任志工。甚至,她還常開車接送一些需要幫助的個案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寶玉現在同時也是基隆志工的副大隊長,與市府合作,協助辦理基隆市志工成長,並幫忙培訓種子學員,讓社會服務工作,不只可以擴大範圍,經驗也得以傳承。 
 
走進生命的花園-何寶玉4.jpg  

     寶玉的母親在小時候就跟她說:「你腳雖然不好,但你會說話,手也能動,所以還是可以幫助別人的。」由於母親給她的觀念,所以寶玉一直都知道雖然她身有殘障,但一樣有能力照顧別人。
 

     孩子長大後,寶玉有更多時間投入志工的工作。她常說:「當志工也像在幫自己做心靈療癒。」人世間多少都有悲傷或痛苦,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面對,而寶玉選擇走出黑暗角落,善用生命的力量來造福別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goro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